已發表 由 Nelson Huang 在 Oct 7, 2013 在 台灣誌, 講好事 |
2002年政府廢除「菸酒公賣」制度後,農委會為扶植過去契作的果農轉型經營製酒事業,並導引其常態發展,於2001年底開始規劃輔導921地震災害中部災區之農民組織(農會、農業合作社、產銷班等)成立9家農村酒莊,推動製酒技術、酒莊經營與酒品行銷等輔導措施,其後更擴至已取得酒製造業許可執照之多家農業組織型酒莊,此後民間得以合法開放釀酒酒莊。 目前全台灣319個鄉鎮中共有385餘家合法酒莊,而以釀製葡萄酒為主的彰化縣二林鎮,全盛時期成立超過20家以上的葡萄酒酒莊,目前亦還有16家,是全台合法民營葡萄酒莊密度最高的。因此,二林鎮農會為了推廣台灣在地現釀的葡萄酒,從八年前就不遺餘力地辦起名為「紫晶盃」的葡萄酒專業評鑑比賽。這次2013年紫晶盃葡萄酒評鑑比賽,很榮幸能應二林鎮農會總幹事蔡詩傑先生之邀,到現場觀摩並與總幹分享許多自己在這段時間,如何行銷、推廣台灣在地現釀葡萄酒的心得。 圖中就是二林鎮農會總幹事蔡詩傑先生 這次比賽的規模,比往年小了不少,參賽的酒款本應有四項(紅葡萄干酒、紅葡萄甜酒、白葡萄酒及蒸餾酒),但是蒸餾酒的參賽酒款竟然從缺。而前三項報名的總支數24支,亦比往年來的少。綜觀這次比賽過程,我的心得是: 紫晶盃的評審們,都是酒界一時之選,除了有學術界的教授、專業的評酒師、餐酒搭配的達人,還有城市銷售通路一級規模的廠商代表,可以說是十分完整的上下游資源。可否委託這些評審們,先針對台灣這唯二的釀酒葡萄-黑后葡萄、金香葡萄,從最基本應該要有的Terroir表現,訂出較為一致且明確的標準後,協助輔導這些酒莊在釀造的風味上,使其有所依歸。 相信如此一來,只要能夠塑立出起具有代表Taiwan...
閱讀更多
已發表 由 Nelson Huang 在 Oct 1, 2013 在 台灣誌, 講好事 |
位於高雄旗山德義街的「聖若瑟天主堂」,是由戴剛德神父(Fr. Constantino Montero O.P.)於1945年(民國34年)來到旗山傳教後,歷經數年,由宋照神父全額補助,購地建堂,而建築承造者為當地工匠王朝騰,仿哥德式建築所建造的,於1959年6月21日落成,依主保聖人之名,命為「聖若瑟堂」。哥德式建築,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哥德式建築的基本構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頂,其魅力來自於比例、光與色彩的美學體驗,即通過對光的形而上的沉思,通過對數與色的象徵性理解,使靈魂擺脫俗世物質的羈絆,迎著神恩之光向著天國飛升。 葡萄酒在天主教的解釋中,視葡萄酒是耶穌的寶血,是天主賜予的恩典,供大家享用;而這個典故源自於最後的晚餐,耶穌和門徒們的最後一次共進晚餐,耶穌在最後晚餐上告訴門徒們,上帝正開展的另一次拯救事件,是要透過 祂上十字架完成的,信仰十字架的人將會脫離罪惡綑綁,得到自由。而吃完晚餐後,耶穌拿起了餅,祝福禱告,並且擘開,遞給門徒,告訴他們: 「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也拿起了酒杯,祝福了,傳給門徒,說:「這 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要使你們罪得赦免,以後你們要常 這樣做、這樣分餅杯,好紀念我的愛。」。如今能夠品嚐到葡萄酒的美味,這個源自於「上天」恩惠的賜與,無論是否為教徒的各位,這個體認應該是所能認同的。雖然我不是教徒,但是隔著教堂外的圍牆上,我心裏虔誠地祈禱著: 葡萄酒如同您的恩賜,願您保佑這款具有Taiwan...
閱讀更多
已發表 由 Nelson Huang 在 Sep 30, 2013 在 台灣誌, 種好園 |
台灣釀酒用葡萄的種植,多採籬架式種植,無法用機器採收;加上種植面積不大不具規模經濟,只能100%使用耗時的人工種植。古早時期,葡農會嚴守日期來採收,例如開花後100天開始採收,或是根據葡農的日夜觀察和品嚐經驗,例如酸度、甜度、單寧或是花青素(紅葡萄顏色)。而現代化的方法則是十分科學精準,會採樣果粒、分析葡萄汁的糖度、酸度,做到預測成熟日期。 二林鎮種植的釀酒用葡萄,一旦即將達到成熟甜度,首要工作就是通過農藥檢測這關,確定符合殘留標準之後,這些上了年紀的葡農阿伯阿桑們,便以十分快速熟練地「刀起果落」手法,同時將破損、鳥啄、尚未成熟…等品質不佳的葡萄挑出後,再整串放入小型塑膠盒內。若是金香葡萄,每盒稱果15公斤;若是黑后葡萄,每盒果重則是13公斤;並且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酒莊讓酒莊進行釀酒工作(因為台灣氣溫高,一採下來的葡萄就有可能開始進行天然發酵)。 台灣的釀酒用葡萄(黑后、金香)有別於北方的釀酒國度葡萄一年一收、只成熟在秋天的九月。台灣天賦異稟的一年有著兩個葡萄收成的季節. 一次在7月, 採收的葡萄叫夏果. 另一次在11月上中下旬, 採收的葡萄就叫冬果。因此夏果採收完的葡農們,並沒辦法休息太久……在夏果採收完之後的二周內,葡園就會進行整地。一方面摘除一些較老植株、清潔土壤及施以肥料,還要進行剪枝的動作。 剪枝的目的是讓這些枯黃、糾結無用的枝椏除去,避免它過度生長耗盡養分,影響之後的冬果結果;而修剪下來的枝條,則送到其它農田燒化當成土壤的肥料。整片大約1500坪的葡萄園,需要六名人力從早到晚(10小時),才可以將葡園剪枝的工作初略完成。 ...
閱讀更多
已發表 由 Nelson Huang 在 Sep 28, 2013 在 台灣誌, 講好事 |
要聊到台灣農村酒莊合法設立的歷史,先要知道一下「台灣菸酒專賣制度」。酒稅對於全世界的國家而言,都是重要的稅收來源,台灣當然也不例外,而日據時代的台灣,酒就是國家的專賣事業,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得以專賣菸酒;90年代之後,台灣為了加入WTO,菸酒專賣制度解放的壓力十分強烈,終於在2002年1月1日讓台灣菸酒公賣局改為「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的專賣制度也正式走入歷史。 台灣釀酒用葡萄為契作作物,當時全省最大的種植地區就屬彰化縣二林鎮,全盛時期釀酒用葡萄的種植面積將近1500公頃,佔整個二林鎮的農業耕地面積7400公頃的20%。當時公賣局南投酒廠收購釀酒葡萄的行情,以糖度15度Brix為標準,低於15度以下視為「不良品」,每公斤只收購5.8元;若符合15度則是每公斤收購價25.5元,糖度每增加一度則每公斤加收1.9元;而契作收購數量則是每甲地收購25,000公斤為限,超量部份則需要收購其餘農地的「配額」。 釀酒葡萄的種植,為二林鎮農村帶來了繁榮氣象,葡農生活改善不少,紛紛改建房舍,蓋起洋房、別墅。然而這個榮景,卻在90年代之後,台灣政府面臨農產品及洋菸酒開收進口的壓力下,開始走入夕陽。當時的公賣局決定自民國85年與葡農契作期滿後,將不再負起照顧農民的義務並要求當時的中央政府要負起差價補貼的責任;於是經由行政院核定由民國86年菸酒公賣利益中,撥出14.8億元辦理「廢園獎勵金調整案」,補貼砍除葡萄植株契作戶每公頃54萬元、非契作戶補貼40萬元;而過去每公頃收益達80萬元、在葡農心目中有如搖錢樹的釀酒葡萄;在廢園制度實施之後,葡萄藤開始被砍除當成薪火,釀酒葡萄將近二十年的風光歲月至此終成灰燼、走入歷史。 農委會為扶植過去契作的果農轉型,於2001年底開始規劃輔導921地震災害中部災區之農民組織(農會、農業合作社、產銷班等)成立9家農村酒莊,推動製酒技術、酒莊經營與酒品行銷等輔導措施,並在2002年財政部實施菸酒新制開放民間釀酒、合法農村酒莊後,讓這些農村酒莊陸續取得合法酒製造業許可執照。而以釀製葡萄酒為主的彰化縣二林鎮,在全盛時期亦成立超過20家以上的葡萄酒酒莊。 各位朋友看完上述農村酒莊的成立歷史之後,便開始對台灣酒莊想像的畫面是:美美的莊園處立在一大片的葡萄園中間,還有打開酒窖就是滿倉的橡木桶,空氣中充滿著酒香,還有舒適的品飲室,那你肯定要大失所望了。鐵皮、混礙土搭蓋的建築物,或是鄉間小路邊的一棟透天厝,就是彰化縣二林鎮酒莊的標準範本。廠內大多只是擺滿了釀酒所需的塑膠桶、不銹鋼槽、蒸餾器及包裝材料;至於層層堆疊的橡木桶,那就更不用想了,每個動則好幾萬元的橡木桶豈是農村酒莊可以負擔的起之「流動資產」!!! 即便如此,還是十分建議各位朋友到彰化二林鎮親身體驗,雖然台灣農村酒莊表現出西方葡萄酒文化與在地風土融合上的不協調感,但是台灣農村酒莊卻可以讓人感受到的是台灣人強烈之經營活力及濃濃人情味,這就是國外沒有的Taiwan Terroir。...
閱讀更多
已發表 由 Nelson Huang 在 Sep 27, 2013 在 台灣誌, 講好事 |
若是提到亞當史密斯,大家除了知道他是經濟學之父,他也是葡萄酒論中-「風土條件」的提倡者喔? 在他的大作「國富論」中提到…… 葡萄樹比其他任何一種果樹都還容易受到土壤的影響,而且會從某種土壤中吸收到一種特殊風味,而這種風味不管透過何種耕種或修剪方式,恐怕都無法給予。 然而進入21世紀之後,這些代表地方風土的葡萄品種的種植面積卻是日趨縮減,其中甚至還有些瀕臨絕種的命運! 原因為何,又是回歸到經濟學原理-供需理論。「葡萄酒個性」作者-堀賢一,提出了有趣的推論:當消費者開始會從「葡萄品種」的名稱來挑選葡萄酒之後,那些被稱為國際品種的Cabernet Sauvignon、Chardonnay、Merlot等,便開始被廣泛殖民到全世界。一來是這些品種本身有較強的抗害性,種植的果農容易期待高收成量的葡萄(供給面);二來部份品種被廠商不斷強力行銷,教育著消費者這些品種是「高價酒」的代名詞,例如波爾多級數酒的主要品種是Cabernet Sauvignon;布根地的Pinot Noir(需求面)。 在台灣,我們雖然沒有這些本土、外來葡萄品種的存續問題;然而我們的狀況卻是具有台灣風土的釀酒用黑后葡萄,卻必需與外來種水果(火龍果)相互爭地生存;【黑后風華 Taiwan Terroir】的理念,希望推廣並輔導台灣在地超過半個世紀的葡萄酒產業,從種植到釀造,參考國外的經營方式,結合休閒、民宿及特色餐飲的搭配,讓台灣彰化的地方產業,除了只有水果買賣的「經濟財」之外,還能保留具有 Taiwan...
閱讀更多
已發表 由 Nelson Huang 在 Sep 26, 2013 在 台灣誌, 釀好酒 |
關於釀酒,ISG L1的課本裏有將近20頁的說明;WSET L2亦有不少圖文的介紹;甚至去google一下「fermentation」二字,跑出2100萬個關鍵字可以查詢。但是,這些書本上的知識,再也無法滿足自已對釀酒這個秘密世界的窺探,因為葡萄酒,除了走入葡萄園,觀察葡萄成長、了解土壤之外;還需要透過釀造這個過程,才會變成葡萄酒。而酵母的選擇、發酵時間的拿捏、加糖發酵的配比、橡木桶桶陳的精妙,以上這些都在酒窖裏藏匿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即然釀酒的原料是黑后葡萄,就要再跟大家複習一下【黑后葡萄】。根據台中農改所的資料,黑后葡萄(Black Queen)是日本川上善兵衛於 1927 年以 Bailey(歐美雜交種)為母本及 Golden queen(歐洲種)為父本雜交,於 1937 年發表之品種。黑后品種適合製酒,果串大(400~800g),果粒小約3~4 公克,果皮紫黑色,花青素含量高,釀製紅酒後顏色相當深。果穗之果粒密集,如未經過拉長花穗處理,果穗生育後期易發生晚腐病,如施用氮素過多則成熟期易裂果。黑后品種樹勢強健,枝粗,節間稍長,結實良好,屬於豐產品種。 台灣的黑后葡萄一年有著兩個葡萄收成的季節. 一次在7月, 採收的葡萄叫夏果. 另一次在11月上中下旬, 採收的葡萄就叫冬果。2013年的【風華】黑后葡萄酒,用的就是黑后夏果,透過糖度測試儀可以看到,這次黑后夏果的甜度大約在17 Brix,為什麼一定要知道這個數字呢,留待後面詳敘。...
閱讀更多
Recent Comments